全网嬴政热是怎么回事
前两天,“嬴政文学”很骚的上了热搜。
作为一个老逼二次元,刚看到这个热搜的时候,我以为是FGO里那个风骚的大扑棱蛾子整了什么政哥哥骚活出圈了。
(就像两年前一样)
或者是《终末的女武神》里那个强S的中二帅哥出了新的支线剧情
又或者是那个比秦朝存世时间还长的国产动画有了什么动静
(算了你还是死了算了)
但当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嬴政”,是真的那个。
而“嬴政文学”,也就是大批网友为嬴政洗清暴名,抒发敬意,并由衷自豪的文字。
(是有点小小的震撼)
在网友们的嘴里,秦朝不是那个诸子口中“秦人其生民陿阸,其使民也酷烈”“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不能胜”的高压政权,而是一个开明温和,待遇优渥的工人阶级国家;嬴政也不再是那个让天下百姓劳碌奔波、闻风丧胆的暴君。
而是风神俊朗,雄才大略,结束了天下的纷争,统一六国之后依法治国,简直是明君中的明君。
(我的职业生涯,就像我的姓一样)
其实客观些说,如果秦始皇真的能像他们言辞里那样善待民生,减轻赋税徭役,并在此基础上励精图治,完成诸多宏大的公共设施建设,不多疑嗜杀,在位期间国泰民安,那秦朝成为别人心里的白月光,方方胖胖的嬴政成为梦男梦女的新素材,也是可以理解的。
你看多好啊,法律严明,海晏河清,人人有工作,人人能升迁,带领秦国人民make 大秦great again,日子一看就有盼头。
再下一步,可能就是“哥哥这么好,都是别有用心的农民想抢夺开国果实。”了
可惜没有如果。
其实上面网友们所例举的秦简条例,都以一种很诡异的方式歪曲了原意,以至于传成“徭役”是要给工资这种诡异的话。在《云梦睡虎地秦简》里,原文是这样的
“有罪应赀赎以及欠官府债务的,应以判决规定的日期加以询问,如无力缴纳赔偿,即自规定日起使之以劳役抵偿债务,每劳作一天抵偿八钱;由官府给予饭食,每天抵偿六钱。”
《云梦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司空律(节选):
“有罪以貲贖及有責(債)於公,以其令日問之,其弗能入及賞(償),以令日居之,日居八錢;公食者,日居六錢。”
在这里,需要重新强调一下“徭役”的含义:一种封建统治者剥削劳动人民的表现,是国家对劳动热敏实行普遍地人身奴役制的一种特殊表现,在学界,秦汉时期的徭役在狭义(也就是不包括兵役)上,就指代强制的无偿劳动。
这如果是美好,那“996”可能还真是福报。
而和这一点相似的是,秦朝历史上的爵位制度,面面俱到的法律和多次人口迁移,都被解读成为了人民好,建设国家妙式的低能而温情的口号,连带法家一整套以愚民和弱民为宗旨的思想和举措,都被解释称“现代法律的前身”
就,蛮诡异的。
(商鞅:我都这么弄你了,你还爱我啊?)
其实秦朝所谓的法律,和今天的法,完全不同。这是一套为百姓量身定做的,让人作为一件一次性工具能够无脑工作到死的说明书,
具体地来说,商鞅为代表的法家,建议将百姓的生活水准控制在最低的温饱线上,一个合格地秦国人,不能掌握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和非兵修战等文化素质,也不应该拥有财富和学识,他们的理想状态是三十岁之前刚好饿不死,拼命耕种补充国库,到了年纪就去打仗,然后再无偿为始皇帝造造坟墓。
百姓越贫弱,就会越听话,越害怕,也越好用,“民愚则易治”贯彻在《商君书》之中,体现的则是战国末期疯狂竞争的残酷历史。
而这法的另一面,就是对百姓极度严苛面面俱到的控制。
其实就像上面秦简里的内容那样,往往服兵役拿军工得到的奖赏和所谓的爵位,并不会简单的升官发财,更绝难成为真正的贵族,而是用来偿赎法律的惩罚,而处在下级爵位的人,往往会因为一点小错跌落回生不如死的百姓身份,升难降易,就像你的公司用末位淘汰制来节省用人成本一样,告诉打工人的是“干得好就能高升”,想的是“这个月再多裁几个”。
(区别是马云真的会给钱)
这也是秦法的缩影,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是捡一个路边的叶子,给邻居家快饿死地小孩半口泥饭,或者话说多了两个字,人就犯罪了,而秦法鼓励互相检举,更是主张犯法后的亲族邻里连坐,使得犯罪可以牵连极广。
秦国的这一套法律并不是为了惩恶扬善,而是尽可能地制造大批免费的劳动力,来满足自己的军备需要。
在另一个层面上,因为秦国百姓的受教育程度极低,繁杂、细密的法律条文对秦民而言等同于巨大的知识屏障。而且秦朝(国)的政权自上而下并无独立的监察制度,无法约束秦吏用法律公正地治理秦民,秦民也不可能如现代人一-般寻求独立的法律援助。所以,秦朝(国)的法律条文越是繁杂、细密(哪怕每一条在字面含义上都切近事理和人情),秦民就越容易陷入动辄触法的困境。
(历史上的情况刚好相反)
其实秦国之外的几个国家,法律对民众一样不友好,生如草芥是每一个两千年前的百姓最基本的宿命。
这一点也基本是现代文明地共识,国外也一样,前现代的历史往往都是由黑暗和血肉铸就的,现代衣食无忧地生活来的非常短暂而稀有,如果不是看电视剧把自己脑子看没了,其实这点很难想不明白。
其实在另一批人嘴里,秦始皇的贡献还在于秦朝的制度以及第一次完成的大一统,前者在各个版本的叙事里是千百年中国最有效的政府体制,而后者则和今天的主旋律不谋而合。
这其实也是一种碰瓷,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并不仅仅是专制君主官僚制的补充和拓展,而今天的国家民族统一,也和封建时期的统一全然不同,从制度、理念到结合的形式,再到普遍的人权,现代文明不应该拿去和千年前的政体粗暴的同化成一个叙事。
而“车同文、书同轨”能够流传下来,是因为在人民长久的劳动里使其成为一种生产上的需要,秦只是为了自己的统治方便将其设计出来,真正让它长期发挥功效的,是历史里沉默的大多数,也是史书上那一行“流民百万”。
是的,历史不是某个个体的天才的造物。你所在史书上看到的一个个贡献,一个个记录,都是短命的、面目不详的、轻死轻生的人民在劳动里创造出来的,而我们今天与其去讨论一个封建政府对人民带来的血腥迫害,更想招魂请神一般塑造一个全能的偶像,让这一切再次遮蔽。
可以说,在秦始皇所处的时代我们可以给予客观的评价,当然也应该依照具体的物质现实,也就是具体的地理环境、生产情况以及阶级区划,以及其上的行政架构和国令政策来做分析或关照,
但不意味着现代文明与封建文明相抵的立场有所改变,也不意味着一个现代人需要像求仕心切的文人一样热烈的歌颂封建帝王的文治武功,历史不是某一些天才的演武场,是千百万流民,千百万死者,千百万沉默的个体造就而出,马克思近代以前视所有历史为史前史,鲁迅说二十四史每一页都写着吃人,其实说的都是一码事,即被掠夺、消耗、欺侮的大多数人的事,而一切文明和历史本就是人民的创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