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信条电影导演是谁(刺客信条电影讲的是什么故事)
作为一名见不得光的刺客,除了身手不凡之外,隐藏身份也是非常重要的。印象中的刺客,古今中外,大致类似,比如国内武侠小说中的黑衣蒙面、日本有忍者刺客也是蒙着头,用评书里的一句话叫做“短衣襟小打扮,周身上下紧趁利落、黑纱遮面”,基本都是如此。刺客吗,最起码先要把脸蒙上,否则半路碰上熟人可就乐子大了。
但也像《刺客信条》这样,风帽长袍的打扮,也算是独此一家了。要说穿上这身装备飞檐走壁完成刺杀任务,却是有点离谱,也不怕在高速运动中挂住衣服,但这身衣服的最大亮点,就像《谍影重重》里的伯恩一样,保持了主角帅气和神秘的同时,就是一个字“酷”。复古帅气的兜帽长袍造型,再加上法鲨高挑的身材,那真是万分拉风。
大概《刺客信条》的创作者们,也是考虑到了这个因素。没玩过游戏,这里就不谈了。只是了解,这个《波斯王子》原班人马创作的次时代动作游戏,在角色装束上绝对参考了现实中的跑酷达人,因为后者基本就是这么一身打扮,追求一个酷。将这身装备移植到游戏乃至电影中,所创造的角色及其拉风的身形,配合动作场面,才是最能烘托角色张力的地方。
西方评论家形容中国武侠电影中飞檐走壁为“东方的芭蕾舞”,那么对于一个纯正美式电影所展现的上蹦下跳,我们姑且称之为“西方的凌波微步”。所以这部电影中,最吸引眼球的当属突破既有的地形局限及动作限制的战斗,此处精华在电影中得到完美体现,片中的动作场面极多,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大部分时间法鲨就像患多动症的猴子一样在各种房顶和墙壁之间来回穿梭,其杂耍般的攀爬跳跃绝对属于“请勿模仿”类型,只不过刺客们只有袖剑没有匡威休闲鞋。
而除了跑酷式的跳跃之外,电影的动作场面抛弃了欧美惯用的硬碰硬的肉搏战,取而代之的是讲究动作技术的格斗,颇具东方风格的动作场面令人眼前一亮,电影尽管动作场面不算过于密集,但每场动作戏都十分引人入胜,电影中段那场追逐戏份是全片最好看的地方,主人公与敌人们惊险又灵巧追逐和近身殊死格斗令人热血贲涨。
不过是这些临时开小灶的非专业跑酷演员比起《暴力街区》和《企业战士》来说差远了,为了弥补这种缺陷,电影在打斗部分多尔采用交替剪辑和主视觉来描述跑酷片段和打斗场面,宏观镜头和围观场面的切换突出动感效果。举个例子,阿圭拉与玛丽亚两人一前一后逃避追逐的戏份,从打斗到跳跃,通常是宏观/全景镜头之下,当他们完全一个动作之后,马上切换到跟拍/微观镜头,这样的好处就是能够突出视觉张力,也能弥补非专业跑酷演员的自身不足。但缺乏《暴力街区》中那样中长远镜头一气呵成的劲酷感觉。
不过电影能做到这种地步也实属不易,看来法鲨脱下刺客信条的帽衫之后,有人找他演《人猿泰山》也不足为奇。
电影没有法师和半兽人,大量CG场面只是作为辅助剧情的一个元素,特技下生成大到西班牙宗教法庭时期,小到鹰眼视角,效果不错,此外开信仰之跳时自由落体式跟拍镜头效果相当唬人。只是由于剧情所限电影并没有展现期待中的大场面,令人遗憾。此外带有黑暗味道的美术设计、作曲家Jed Kurzel异教气息的管弦乐融合了节奏感强烈的电音,也大大烘托了影片的主题。笔者不知道这些逼真的场面在幕后花了多少时间制作而成,只考虑到其为电影带来的抢眼效果。
本片的导演贾斯汀·库泽尔名声在外,其拍摄的莎翁作品《麦克白》被影迷交口称颂。库泽尔是澳洲人,却属于典型的英国学院派导演,看家本领就是对故事的精彩编排和情节的巧妙设置。但是学院派缺点和优点同样明显,那就是对人物塑造的先天不足。《刺客信条》的故事主线其实很简单,一张稿纸就能搞定,故事一般但却比较流畅,宏大的场面观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却不可否认片中的人物描写先对薄弱,只是把一个单纯的故事讲得活灵活现,而其中人物也像其来源于平面的游戏那样,英俊潇洒但平面依旧。
《刺客信条》中法鲨这个人物依托于宏大的世界观中,是一个独挑大梁的角色,法鲨在片中干脆把自己富含喜怒哀乐表情藏在一副英俊的面孔之下,用通篇时间展现自己花了几个月时间修成的矫健身手和八块腹肌。帅气潇洒且神秘感十足的角色赢得了大家不少印象分,看来拉风也是一种本钱。
不说了,刺客信条这套周边帽衫,我是一定要收一套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