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啪嗒砰2攻略(啪嗒砰2材料掉落表)

在游戏的设计中,节奏的规划非常重要。节奏的定义不仅局限于音乐层面,更是在剧情的推进、玩家的反应甚至是场景的设计。游戏是玩家与制作人间接沟通的载体,因此,如何循序渐进地让玩家体会到制作人的良苦用心,成为了一门十分深奥的学问。谈到游戏节奏,我总会不自觉地想起一款以节奏为主的游戏——《啪嗒砰2》,这款游戏出色地将节奏的把控发挥到了极致。

伴随着战鼓声,一群呆萌可爱的"烧饼"小人一路高歌斩杀敌军,如此魔性洗脑的游戏,它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呢?

CAR机制下被唤醒的责任感

呼叫响应机制(Call-and-Response),指的是玩家在接受信息提示→解读提示→做出反馈的过程。在《啪嗒砰》里,玩家游戏的过程正是CAR机制的实际应用。很多游戏也使用类似的思路,但为何《啪嗒砰》却在众多游戏中脱颖而出呢?

传统的rpg游戏中,故事的叙述普遍没有代入感,通常情况下玩家只是在观看一段动画后,便被稀里糊涂强行灌输游戏的世界观,"游戏"与"故事"被割裂开来,玩家所挑战的仅仅是一堆支离破碎的关卡。

《啪嗒砰》系列的开场,没有复杂的大段文字,仅用极短的时间描绘了一个没落的古老氏族,当军鼓的声音响起时,玩家作为一个宛若神明的人物,利用旋律引领这个种族走向繁荣。

《啪嗒砰2》中签订的契约书,玩家将作为啪嗒砰一族的神明引领他们走向胜利

以《啪嗒砰2》为例,玩家首先作为啪嗒砰一族的神明,与其签订了契约书设定ID后,带领小人们开始了征程。随后在游戏的剧情上,反复强调玩家作为一位神明为这个部落所带来的改变,换句话说,即便玩家在一开始没有沉浸在游戏剧情中,或者知道自己所面对的是一群无意义的程序,但却总是抱着好奇的心态想看看自己所作出行为模式,究竟对游戏进程产生何种影响。如果是一代的老玩家,会十分自然地继续承担"神明"应尽的职责,而那些不了解游戏背景和文化的新玩家,也会很快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快速适应游戏的节奏。

游戏在交付给玩家这样一种作为神明的责任感后,要保证玩家在游戏中的活跃度,必须尽快让玩家感受到一种紧迫感。《啪嗒砰2》在战斗过程中无法暂停,这使得一场战斗充满了真实的感觉。玩家不能随时停下来,然后思考对策。与紧迫感相对的是游戏难度的改变,Fever这个机制的触发条件不再像一代这么苛刻,仅需三次完美判定即可。要知道,在一代时,随着战斗难度的增加,玩家随时都有可能断掉Fever,这就使玩家产生了极大的挫败感。二代的改变既不会让玩家被紧迫感压得喘不过气,也不会因为游戏过于简单而觉得无聊。CAR机制下玩家的成就感与挫败感都会因难度的改变产生巨大的波动,因此《啪嗒砰2》所做的改变十分高明。

魔性旋律背后的秘密

除去游戏开场带给玩家较好的第一印象,游戏的核心玩法十分出色。在CAR机制的基础上设定出一套独特的操作模式。小人们的行动依靠"Pon"、"Don"、"Pata"和"Chaka"四种声音进行。传统的音游通常在CAR的基础上遵循下落式音符的玩法,其实,早期的《啪嗒砰》也不例外,所幸在后来的不断修改中,将四种声音对应掌机上的四个按键。玩家在对这些小人下指令的时候,难免会被这些魔性的旋律"洗脑"。

早期的游戏画面,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下落式音符的模式让游戏不那么"洗脑"

游戏节奏的控制分为两个时机,第一是单独出现,让玩家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机制本身。随后再逐层引入新内容。这些旋律本身就足够简单,十分符合玩家对于游戏机制的心理预期,同时又足够创新,因为它打破了下落式音符的模式。更重要的是,这些旋律会不断在玩家耳边重复。重复这个词,让我想起作曲中的一个术语——模进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