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逝百年抄好玩吗(真人文字推理游戏《春逝百年抄》评测)
-但,并不是一款好的游戏。
6.8 / 10
短评:
如果单从游戏的玩法上讨论,那么这款作品的得分可能会低得可怜。
全流程玩家的操作大概就是哪里亮了点哪里,全篇仅有一处谜题是需要玩家去稍作思考的交互式谜题,其余全程就是在帮助主角进行信息填空。作为一款电子游戏,在玩法上与玩家的交互几乎为零,各种意义上都无法用“好玩”去形容。
与大部分推理类文字AVG不同,这款作品本质就是一部具有影像画面的推理小说。与推理侦探类的影视剧都不一样,是完全以推理小说的呈现逻辑进行展开,夹杂了许多不可能出现在推理剧中的细节和运镜,让玩家可以更加接近线索推理真相。
这也正是作品令我喜欢的地方,相较于让玩家融入故事亲自体会整个剧情,本作更多的时候是想教会玩家如何“玩”一部推理小说。
并且在游玩的过程中,无须玩家自己建立问题和收集线索,玩家只需要通过拼凑线索并筛选出有用的证据,制作组有意的过滤,让原本比较繁琐的分析只出现在了应该出现的地方,对首次接触的玩家也非常友好。
最终这款游戏给到各位玩家的感觉,应该是像是一本解谜书或剧本杀,而不是像真正的推理小说那么枯燥。
推荐意见:
对于比较推荐喜欢推理小说,或者有意接触和尝试的各位,这将会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日系新本格入门作品,个人希望这样的作品能够再多来点。
但如果你抱着来玩一款精彩的文字AVG,那么并不建议你入手这款作品,糟心的操作、不存在的游戏性、过于线性的流程和不够突破力的反转,应该都不会是你想见到的东西。
至于价格,现在定价确实有点高了,对半砍一刀或许更加符合这款作品最终呈现的价值。主机版这400块,都够我买一堆推理小说,慢慢啃大半年了。
下面就是认真地聊聊与游戏相关的各个方面了。
*虽然不会涉及核心剧情,可能会有轻微剧透,如果你只是想知道买不买,可以到这里止步了。
糟糕的游玩体验
所有妄想用摇杆模拟鼠标进行精细操作的游戏都有问题。
本作重点需要玩家频繁操作的部分,就是结合问题和线索,拼凑出各种猜想。而这个拼凑线索的过程,在游戏中的体现就是拼拼图。后面你们应该知道多么折磨了吧?
不,你们不知道!
主机玩家必须按住R2抓住拼图,然后用右摇杆拖动这个拼图移动,将它放入对应的格子,这个过程必须对准,但凡歪了一点点,明明判定的光柱已经亮起来了,那个拼图都会弹回原位。
在单个案件里,如果想要对所有线索进行猜想,那么玩家可能要重复三四十次这样的移动。那么各位此时可能又会觉得,如果玩PC版能用鼠标直接操作,那么应该问题就不太大了?
然而,在完成猜想的时候,还要看一个不能跳过的小短片。这个短片的播放速度很慢,尤其是那些错误的猜想,经常会出现非常滑稽的渲染片段,最初你还能觉得这是幽默,到了后面你就会发现看着这种沙雕线索还不能跳过是一种折磨。
而更折磨的地方是,为了不漏掉关键线索,玩家在游玩的过程中,几乎要把所有能组合的线索都猜想一遍再进行真相筛选,很多时候一个猜想还能得出好几个结果,整个猜想的流程非常破坏游戏的节奏。
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在最终所有线索汇聚的全谜题破解环节,本应是非常爽快的真相大揭露,硬是被这个磨磨蹭蹭的操作,导致一整段游戏的体验都大打折扣。
即便玩家此前对于剧情有怎样的期待,都会因为强制看那些不合理的推断将整段连贯的思绪冲垮,继而导致后续选项里可能都把原本的线索忘了,进一步恶性循环。
这就是整部游戏最不应该犯的错误,它作为一部电子游戏而言,让玩家上手的操作只有无意义的选项,以及令人感到思维便秘的推理,仅是上述这些点都可以让这款游戏在评分时先扣十分都不为过。
纯粹且复古的推理
是什么让我敢给这款“一点都不好玩”的游戏打6.8分呢?就是这款游戏的案件设计部分,虽然复古但足够纯粹。
如果把推理小说比喻成食物,那么近年的大部分流行的推理小说,大都是滥竽充数的垃圾食品。他们嘴里各种宣称自己的作品是“本格”、“新本格”……结果每年推选上各种推理小说奖的作品,本质上连推理小说都算不上。
尤其是近年来非常流行“设定系推理”这样子的说法,理论上它们算是“新本格”的一种,可惜大量的作者觉得当个亚种分支似乎不够劲爆,所以就打着“推理”的名头开始贩卖自己天马行空的“艺术”。
举个例子:
先给观众设计出一个完全不可能发生的犯罪,然后剧情往人物内心去描写,整个过程完全没有破案的痕迹,就像是几个凶手轮着向读者惭愧。
最后再给你来一个惊天大反转,告诉你这几个人物其实都是死者分裂出来的人格,死者是自杀,是邻居家的外星人对他使用了人格分裂枪。
不知道各位看完这一段描述觉得怎样,我也不好开名字骂作品,反正这种把读者当傻子的推理作品,就是这几年间的主流。
《春逝百年抄》虽然也是一部新本格作品,也存在现实中不存在的设定,但它就愿意把谜题全部都做成本格谜题,令设定仅服务于剧情本身,让玩家有一个非常舒适的推理过程。
而且,在推理的过程中玩家其实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许多诡计和线索的布置上刻意地通过模仿“前辈们设计的路线”,对玩家进行诱导。
当玩家因为眼熟的手法戴上有色眼镜,就会错过许多关键线索,并且往错误的方向思考,可以说是和传统推理爱好者进行了一层心理博弈。或许这也算是一种交互,但这种交互藏得太深,还仅对“推理会员”开放,显得有点曲高和寡。
比较有趣的是在侦破环节,通过玩家的错误选项,对于同行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作品,进行了十分滑稽的吐槽。别看那些错误“猜想”很蠢,其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就类似于《名侦探柯南》中的毛利小五郎思维,不要以为这种选项无意义,还真的有人会这么去思考。
不过比较难受的地方在于这些问题和答案,玩家必须强制看完,显得有点像是制作组在卖弄自己的幽默脑洞。
还有许多玩家会觉得这个作品中的案件过于简单,有的案件开局就能猜到凶手大概是谁。
但推理其实的核心思维就是这样,谁是凶手并不重要,重点在于如何还原凶案,他为什么是凶手?又是用什么方式行凶?才是需要侦探一步步确认的地方,这便引入了这个游戏值得更深入探讨的另一个问题。
小说、游戏、真人实拍
虽然我一直在说,这是一部推理小说,但事实上这部作品的呈现模式只能是游戏。
将推理小说应该有的细节通过实拍画面呈现,并且使用一些交互元素让玩家代入其中,无论最终玩家感受到的是坐牢般的折磨,还是缜密的侦破过程,这种感受都并非其中单独一环可以给予的。
真人实拍这种方式在此前也有不少作品尝试过,可把真人实拍的特色展现出来的作品简直是凤毛麟角。许多作品都仅仅是把真人实拍作为作品宣传的噱头,对于内容的表达缺乏雕琢,整体效果和动画CG没实质区别。
《春逝百年抄》在这点上做得非常好,推理小说和真人实拍在这部作品中完成了1+1>2的内容呈现。不仅获得了一种比较舒适的叙事方式,更是能与故事和谜题融为一体,能看到编剧在这方面是非常用心的。
推理小说的阅读乐趣在于脑内构筑整个犯罪现场,然后逐渐还(脑)原(补)凶手作案手法的过程,而本作通过真人实拍把大量的实景线索给到了玩家,让整个案件更加具有临场感。
通过真人实拍来让玩家把现实生活的逻辑代入进去,会促进玩家对于场景和人物的观察,我认为这才是真人实拍对于内容表达与其他形式最大的区别。
剧组采用了一群经验非常老道的演员,他们能把神情、动作等细节演绎得非常到位。虽然个别时候为了让玩家更好地注意到角色的情绪,会显得比较浮夸和用力,但情绪和信息双方面传达都非常到位。
相较于找一群俊男美女将整个作品包装得非常“好看”,这种在选角的时候更注重气质和角色契合度的呈现,反而能将每个角色塑造得更加立体和耐看。
只可惜就是不知道为何,通篇都要套上一层奇怪的滤镜,滤镜最离谱的时候连角色胡子都涂上了一圈黄色,真的非常滑稽。
听许多人说这部作品可以单纯当作日剧去看,但缺乏亲自拼凑信息时思考的过程,整个体验就会显得特别平淡,这也是本作在如今追求“震撼性”和“冲击力”的时代里特别容易被人诟病的一点。
所以,这部作品还就真的只能是一部游戏,他是一部将推理小说和真人实拍两者特色提取出来进行融合的游戏。只不过原本别人最初起到的效果是“1+1>2”,结果被这个拉胯的游戏玩法强行打成了“1+1+1=2.5”,但依然是非常有意思的体验。
想要找补的痕迹
这款游戏的体验之差,被网友誉为“但凡制作组玩过都不至于做成这样”,但事实上整个游戏都充满着那种“尝试性的挽救”。
其中最离谱的当数线索菜单页的那一版特别突兀显眼的“推理规则”,简简单单的四行字,却把前期许多案件想要制造的疑云全部吹散了。
这显然是制作组不希望玩家被错误信息误导专门放在这里的,只要玩家想要查看平面图、人物关系图和线索,就必然会看到这页明目张胆的提示。
因此,我猜测这款作品的游玩部分最初应该不是那么幼稚的拼图游戏。而是每一个线索都需要亲自搜索,并且需要自己思考如何镶嵌线索寻找假设的。
但由于这样做对于不擅长推理游戏的玩家体验过于糟糕,失败之后重新尝试的成本过于巨大,还要在动辄一小时的影片中大海捞针,所以才改成现在这样即便没收集完整线索,也能在假设里面看到所有线索进行推理的模式。
并且在线索页的首页就放上一张推理规则,防止玩家被海量的信息吞没,让大家都能享受完整的故事。当然,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理解,毕竟这款游戏玩法上许多地方相互矛盾,是真的看不明白最初是怎么想的。
除了玩法上的找补,还有剧情上的一些互动点。
相信大家都已经发现,游戏中大量的对话选项作用仅作为“增加代入感”,玩家的选择除了改变当下角色的语气和对话之外,对于剧情是完全没有影响的。
而这些对话都会分成两个部分,其一是有演出的正常部分,其二则仅仅只有一个黑框的内心描写部分。但很显然,黑框的部分是在后期补的,可能是觉得原本的那些选项数量太稀薄了吧。
在无法补拍的情况下,就使用了这种模式进行补救,可这样补救的结果就是显得特别画蛇添足。许多黑框内的信息反而会将玩家往错误的方向进行诱导,而且CV的语气非常微妙,许多时候在特别紧张的环节整这么一出,还挺出戏的。
结合以上两点,其实我并不觉得制作组完全没有考虑过游玩体验,但我觉得现在这个情况就是他们能够尽力达成的一个比较妥协的版本。
这种痕迹在游戏中还有几处,我就不一一指出了,毕竟这一切都是我根据自己的游玩感受进行的推理,或者说猜测,这些设计过于矛盾和不合理,真是令人费解。
最后再说几句
《春逝百年抄》这款游戏可能并不是一款好玩的游戏,但在我眼里看来这款游戏却是一部足够特别的作品。
传统的推理类文字AVG会将20%的线索和80%的提示同时交给玩家,玩家觉得自己拿着的是线索,实际上拿着的选项就是提示,去结合那些自己在游戏中获得的真正线索,即可得出答案。
而本作是将80%的线索和10%的提示交给了玩家,而做了10%的谜题外留白,但真正的线索玩家是很容易丢失的,所以制作组把线索拆成了那个拼图系统。
当玩家把拼图完成之后,再由男女主角进行交互得出提示,这种做法如果处理得好其实还是非常爽快的,玩家能快速了解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而不再需要进行复述还原。
最后10%的留白,给了这种作品一个最后连接所有线索,得出真结局的反转。就像本作的真结局,它把整个游戏所有的伏笔都填上了,还成功地把暗线升华并入主线,各方面都无可挑剔。
这种做法其实小高也很喜欢用,《弹丸论破》的核心框架就是这样,不过他在系统玩法和剧情融合的造诣之高,这边是完全学不来就是了。但他那种喜欢抓弄玩家的心态,让他在同样的真人实拍作品《死亡成真》中并没能做到如本作这样干净利落,最后还是落了俗套。
所以《春逝百年抄》真是一款非常有意思的作品,通过真人实拍这个方式,将剧情、结构和诡计牢牢集合,本身还是采用复古的本格推理模板进行演绎,各方面呈现出来的效果,都能令我这种推理小说爱好者感觉非常满意。
所以还是非常期待这样的作品能够继续推出的,只不过希望后面的作品能够把游戏体验升级一下,不然这种便秘的体验,下次真的未必能够狠下心来全价购入了。
最后感谢能看到这里的各位,让我们下一部游戏再见,谢谢各位的支持!